1. 首页 >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安全警报:国家安全部提示三大隐形风险与防护指南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11-05
摘要:当家中的智能音箱在未被唤醒时默默记录对话,当智能摄像头成为他人窥视的窗口,智能家居的安全隐患已触及国家安全红线。2025年4月10日,国家安全部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重要提示,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设备在,智能家居安全警报:国家安全部提示三大隐形风险与防护指南

 

当家中的智能音箱在未被唤醒时默默记录对话,当智能摄像头成为他人窥视的窗口,智能家居的安全隐患已触及国家安全红线。

2025年4月10日,国家安全部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重要提示,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设备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能因敏感数据泄露而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文章详细剖析了三大类智能家居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出了具体的防范建议。

智能家居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达5819.3亿元,而这一数字随着技术发展持续上升。然而安全风险也随之凸显,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对486款物联网设备固件的检测共发现16508个安全风险,其中智能家居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数量最多。

01 隐形风险:智能家居的三类安全威胁

智能家居设备正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国家安全部明确指出三类主要风险源,这些风险不仅关乎个人隐私,更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智能音箱可能成为“无声的监听者”。当被恶意植入木马程序后,这些设备可能绕开使用授权,在未被唤醒状态下记录用户语音,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2021年,某品牌智能音箱就被曝存在漏洞,攻击者可利用蓝牙协议漏洞远程控制设备,即使在关闭状态下仍能监听用户。

智能摄像头存在成为“暗中的窥探者”的风险。如果在云端视频加密、用户身份验证等技术防范不到位,不法分子可能获取摄像头控制权,导致用户信息或视频内容泄露。更严重的是,如果安装在涉密敏感场所的视频采集设备存在安全漏洞并接入互联网,将造成失泄密风险。

智能门锁作为“隐形的潜入者”,其风险不容忽视。个别劣质智能门锁因设计缺陷,攻击者可以用简单工具在几秒钟内破解打开。这类设备若用于保护涉密场所,一旦被破解,不法分子就能在敏感区域“畅行无阻”。

02 风险成因:技术漏洞与监管挑战

智能家居安全风险源于多方面因素。技术层面,许多设备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利用这些漏洞远程控制设备,窃取用户信息。智能家居设备通常通过无线通信协议(如Wi-Fi、Zigbee、Bluetooth等)连接,如果通信没有妥善加密或存在软件漏洞,易被黑客利用攻击。

监管层面,行业标准尚不完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指出,“在平台搭建层面,行业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智能家居涉及家居装修、家电产品和互联网平台,三方如何统筹搭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还应该继续探索”。

市场层面,“白牌产品”(无品牌标识产品)横行也是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360智慧生活集团副总裁孙浩表示,“目前智能摄像机、智能门锁等品类产品依然存在白牌产品横行的情况”,这些产品常接入非正规云平台,在平台稳定性、安全性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03 防范措施:从个人到国家的多层次防护

面对智能家居安全风险,国家安全机关提出了具体防范建议。

个人层面,应注意挑选合规设备,选择正规品牌和通过国家安全认证(如CCC标志)的产品。使用时妥善设置隐私权限,设置强密码,关闭非必要的数据收集和共享权限,及时安装官方补丁。

企业层面,相关家电生产企业应压实社会责任,强化产品安全设计,完善从设备端到云端的数据加密机制,并通过及时更新APP安全补丁、定期修复后台漏洞等技术措施织密信息安全“防护网”。

国家层面,职能部门应强化执法监管,开展常态化抽检和测试,对泄露、滥用消费者数据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及时更新完善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指引与参考。

04 未来展望:构建安全可靠的智能家居环境

随着5G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安全前景可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家李长亮表示:“5G带宽高时延低,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更加快速便捷,在此背景下,可以将不同的家居设备传感器和算法软件统一整合,通过云端中控打破设备孤岛,形成智能的互通互联”。

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需要多方合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指出,这需要“高速稳定随时随地联网的外部环境;实时快速处理大数据的云计算能力;能真正与人深度交互的智能设备;确保网络安全、连接安全、终端安全”。

只有让智能家居实现“智慧”与“安全”并行,构筑起放心无虞、安全可控的智能家居应用环境,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乐享智慧生活。

智能家居已深入日常生活,然而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从智能音箱的潜在监听,到智能摄像头的窥探风险,再到智能门锁的破解可能,这些隐患不仅威胁个人隐私,甚至可能危及国家安全。随着技术发展,构建安全可靠的智能家居环境需要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安全不再是附加选项,而是智能家居发展的基石。选择合规产品、规范使用习惯、加强安全防护,才能确保科技真正服务于生活,而非成为安全隐患的源头。